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援藏网 > 援藏风采 > 援藏手记  正文

第九批杭州市援藏医疗人才吴晗鹏援藏记

2021-02-07 10:24:08 来源: 浙江在线 讲述人 吴晗鹏

  讲述人:吴晗鹏,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第九批援藏人才,任那曲市色尼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自我接到谷卫教授的邀请写一篇有关援藏生活工作的文章已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却一直无从下笔,每每回想起在那曲的日日夜夜,总觉得任何言语都无法准确描述那曲带给我的点点滴滴,回忆太满,情感太盛,无以言表。

  记得出发前,我上网搜索查询那曲的基本信息,有一段话是这么描述的——“那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长年严寒缺氧,夏季空气含氧量也仅为海平面的58%,年平均气温-1℃至2℃,极端最低气温-43℃,绝大部分区域绿色植物生长期只有3个月,每年八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00-150天”。当时关于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我其实一无所知,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无知者无畏”,所以虽然心里充满了对高原反应的担忧和恐惧,我还是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杭州对口援建的是那曲市色尼区,我们杭嘉援藏公寓所在地海拔4512米,刚好和杭州相差4500米,真的到了那曲,亲身呼吸过那曲稀薄的空气,迎面感受过那曲凛冽的寒风,才真的理解这4500米的落差意味着什么!严寒、大风、缺氧、低气压、极度干燥,对于自小生活于江南的我们,每一项都是难以适应。高原反应像预期的那样临幸了每一个人,又出乎意料的表现形式极其多样,从头到脚每个组织器官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在那曲的一年半,我进过急诊抢救室,也出过小车祸,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奔马律”、什么叫“呼吸困难”、什么叫“彻夜难眠”,毫不夸张地说我几乎把内外科常见病挨个体验了大半,吃的药比我过去35年吃的药量总合还要多。我的很多同事和亲朋好友经常会关心地问我“现在是不是已经适应了没有高反了?”,来那曲之前我也是那么想的,认为总有适应的那天,在那曲生活后才发现4500米的海拔对于我等肉体凡胎来说实在是难以跨越的大山,高原反应一直如影随形,区别只在于轻重程度的差别,比如一年半前我在那曲爬一层楼梯就像刚跑完3000米般气喘吁吁,而一年半后我需要爬三层楼梯才有同样的感受。

  除了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之外,那曲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比较清苦的。我们援助的色尼区人民医院是没有常规供氧的,也没有制氧的系统,只常规备了几只氧气钢瓶以防万一,灌氧气是需要外送付费的。我们除了刚去的时候因为严重高反吸了几天氧,后面就一直靠身体硬抗,所以我每天工作只有开始两个小时是头脑清晰的,过了两个小时就开始出现头晕头胀、胸闷气急等高反表现,咬牙坚持到下班回公寓,狠狠吸一晚上氧气,然后第二天上班再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碰到病人多的时候,因为大量讲话增加耗氧,经常出现“上气不接下气”和“大脑短路”的情况,明明那句话就在嘴边了,却怎么都讲不出口,脑子也是一片空白,常常令我怀疑自己缺氧缺傻了。除此之外,冷是我对当地医院最大的怨念。色尼区人民医院的窗户基本都是漏风的,医院又全年没有热水,公共集中供暖系统因为医院地处末端几乎毫无作用,所以我每天上班都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冰冰凉,透心凉”。因为条件所限,我们在那曲是自己打扫诊室卫生和手洗白大褂的,吹着那曲零下十几度的风,洗着冰川雪水汇成的自来水,感觉每一根手骨都要冻碎在寒风里。到了后期,对于缺氧已经习惯的我最怕的就是在医院里碰水,每次都觉得生不如死。

  但环境再艰难也比不上工作上的困难难。去之前,我设想过千百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唯独没有想过我面对的是一片荒芜。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第一眼看到色尼区人民医院的外观还挺开心,医院硬件设施比想象中好的多,结果进去一看立马傻眼,急诊空缺、病房空缺,整个医院只有两个门诊日常接诊,一个叫妇产科,一个叫内、外、儿科。对,您没有看错,连内科都没有独立,就更不用说内分泌了。我当时翻遍了医院药房的所有药品,只找到一种内分泌相关的药物,就是苯溴马隆,且自进药以来一盒未开;我又跑去检验科,发现没有任何一项内分泌相关检验项目,连最基本的末梢血糖也没有开展;我不死心,又反复询问了当地医生,结果发现整个那曲市就没有一个内分泌专科医师,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内分泌专业知之甚少,至于病人那就更是一无所知了。那段时间,我真的是绝望又迷茫,完全不理解组织把我派到那曲是为了什么?那曲是不是内分泌疾病发病率很低,所以大家都不了解?

  慢慢的,我通过参加医院的门诊、义诊、健康体检等活动发现,恰恰相反,因为特殊的自然气候和饮食习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那曲存在着“高发病率、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这一特点,而与之对应的却是缺失的内分泌专科医师、空白的内分泌专科检查及不规范的治疗。多年来,那曲市的人民群众不仅长期忍受着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身心折磨,而且还面临着每次外出就医的不便及沉重的经济负担。那曲太需要建立自己的内分泌专科、培养自己的内分泌医师了!

  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更是难上加难。一开始我们准备尽快独立开设内分泌专科,结果因为语言不通看诊必须要有藏族医师随身翻译,而色尼区人民医院人员极其紧张,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所以硬生生等了好几个月,等医院招聘了新人我赶紧抢了一个藏族医师才成功建科。

  人抢到手了,进药进耗材又成了难题。因为是新开设的科室,怕浪费太多首次进药的数量我都控制在一定水平,结果部分药品因为供货方觉得数量太少直接拒绝发货,反复协调无果,我只能求助原单位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由医院按我的需求捐赠了不同药品若干。至于胰岛素注射笔和针头,更是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我只好厚着脸皮又联系了杭州,在此特别感谢诺和诺德公司、BD公司和默克公司的无偿捐赠。等药和耗材的问题解决了,检验又接二连三地遇到了困难。先是购买仪器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品牌无法提供那曲的售后服务(海拔太高了工程师不敢去),接着订购试剂时发现需要辗转多地、耗时太长。好不容易仪器选购安装成功、试剂也到位了,结果发现检验科主任从未操作过免疫项目,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临床医师,更是无从下手,两人大眼瞪小眼,相对无言。最后,检验科主任联系厂方的工程师,我联系我院检验科李新征主任,就这么一句教一句、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最终成功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各种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位孤勇的战士一样独自战斗在高原上,就一直处于某种焦虑无助的状态中不能自拔,常常彻夜难眠,导致头发大把大把掉,黑眼圈堪比大熊猫。不过幸好,我并不是真的一个人在战斗,一方面我有援藏指挥部和当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我的身后站得是整个浙江省内分泌学会,尤其要郑重感谢尊敬的主委谷卫教授,我的恩师任跃忠教授,还有我的领导俞娉主任和李利主任,他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技术支持。正是在他们的无私帮助下,我成功建立了那曲市第一个内分泌专科,也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内分泌专科;开设了那曲市第一个内分泌专科检验实验室,可检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皮质醇、胰岛素C肽等共计25项专科特色检验项目,基本满足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检测需求;举办了那曲市第一届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习班,切实有效地改变了那曲地区无内分泌专科这一尴尬局面,填补了那曲市内分泌专业领域的多项空白。

  时光如梭,再回首已然结束,我总觉得时间还不够,想做的事情还太多,虽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相对于那曲的现状来说我所做的不过杯水车薪,那曲还需要更多的内分泌同仁们去帮助、去建设、去开拓。这短短一年半的援藏生涯在我的身体和心灵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它让我人生的厚度、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扩展,也成为了我永远不会忘怀的独特记忆!

编辑:袁森

这短短一年半的援藏生涯在我的身体和心灵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它让我人生的厚度、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扩展!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