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0日讯 一条绵延25年的爱心帮扶“动脉”,一头连着“人间天堂”,一头连着“世界屋脊”。牵起这条“动脉”的,是一个个接续上阵、倾情奉献的援藏干部身影。
杭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25年来共选派九批44名优秀干部人才赴那曲市色尼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这座国内海拔最高的地级市,见证了杭州援藏干部人才坚守的力量。
25年来,一大批项目的落地生根,有力推动了色尼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卫生、教育、就业增收等民生实事的不断推进,把人们希冀的“美好生活”带到了高原群众身边……
今年是杭州援藏25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这25年绵长的帮扶回忆,在5月8日下午汇成了生动的述说——
当日,杭州市对口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浙江日报社举行,来自杭州多个批次的7名援藏干部人才,深情回顾了各自的援藏历程。
三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他们之中,最早的1998年就到了西藏,最晚的2018年回到杭州。一个个记忆犹新的片段,串连起了为那曲脱贫攻坚的“杭州故事”。
章舜年 第二批援藏干部
为那曲人民“种草”,就是种下希望
现任杭州市交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时任那曲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西藏三年,对我而言是非常难忘、珍贵的,收获颇多。我记得很清楚,出发去那曲是1998年6月24日,离开那曲是2001年5月23日。
那曲海拔高达4600多米,当时援藏环境很恶劣,没有自来水、卫生纸、煤气灶,牛粪是唯一的燃料。因为气压低、沸点低,水和饭菜都要靠高压锅才能煮开、煮熟。
那曲很大,一个乡镇有上千平方公里,最偏远的乡镇,朝发夕至。
地广人稀,藏族同胞的生活环境相当艰苦。我们在工作中就有意识地推动游牧生活往集聚生活转变,同时推广人工种草,因为对于那曲来说,畜牧业是根本。只有帮助他们突破载畜量的上限,才能走出一条高原地区“种草养畜、林草间作、沙固水聚”的发展之路。
孔奇 第三批援藏干部
那曲之苦,既是障碍亦是激励
现任杭州市下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
时任那曲县贸易公司经理
三年的援藏经历是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时光。那曲县的美丽风景、淳朴民风都让我记忆犹新。
由于那曲县的高海拔,它也是一个条件异常艰苦的地区,缺氧、头痛等不适无处不在。
在不断与身体不适做斗争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藏区人民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激励着我们要做好工作,为藏区人民做实事。
三年期间,我们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沉淀了自我,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思想境界。
林加忠 第五批援藏干部
哪怕困难再多,还是要为百姓办实事
现任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时任那曲县建设局局长
这一生能够去西藏,是缘分,更是情怀。
有一句顺口溜说:远在阿里,险在昌都,美在林芝,苦在那曲。为什么那曲苦?因为氧气太少。我们第五批去那曲时,还是比较幸运的,青藏公路开通了,援藏公寓建好了,但还是遇到了“三高三低”的问题。
三高,就是高海拔、高紫外线、高血压;三低,就是温度低、氧气含量低、气压低。因为自然环境特殊,援藏干部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身心不适。
当时我的办公室在三楼,在杭州三步并作两步的事,在那曲要走走停停,中途喘口气再继续爬楼梯。因为高寒缺氧,记忆力明显变差,常常是拿起电话拨通了,却一时语塞,因为想不起来是打给谁。
但哪怕有再多的困难,我们的职责还是要为那曲百姓做些实事。当时的援藏队伍在建设方面做了38个项目,投资近3000万元,比如派出所、文体中心、综合市场等建设,对当地文化事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的作用。
杨勇 第五批援藏干部
除了项目和资金,扶贫还要“扶智”
现任杭州市淳安县检察院检察长
时任那曲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进入那曲县后,我发现当地干警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办案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缺少后备人才储备。
为了弥补这两大不足,我们侧重对干警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为他们购买资料,开办培训班,帮助他们跨过司法考试的门槛。努力也有了回报,在我们离开那曲县时,不少年轻干警通过了司法考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另外,我们与北京、上海等援藏干部合作,共同就中西部司法人员短缺问题申请课题。让西藏司法工作人员与内地司法工作人员有了异地培训、交流的机会。
如今,援藏工作中有了较充裕的项目援助和资金援助,但仍要加强智力援助和技术援助的力度。
刘国建 第七批援藏干部
援藏不易,不能轻言撤退
现任杭州市钱塘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时任那曲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我初到拉萨,就患上了感冒,后来演变成了肺水肿。
单位知道后,也曾一度想“换个干部来”。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援藏不易,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撤退。
在那曲,我的工作一半在检察系统,一半在城投。虽然以前我没有做过城投,既没经验,还遇到了资金困难,但幸好指挥部拨付了扶贫资金给我们,有效地开展了后续项目。
比如我们杭州援建的文体中心,让电影院等娱乐设施来到了老百姓身边;
比如我们还对当地的虫草市场进行了改造,让老百姓的虫草交易有了更完善的平台。
王世美 第八批援藏干部
在藏区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现任杭州市江干区委组织部纪检组长
时任那曲县教体局副局长
作为第八批援藏干部,我深深感受到了前辈们在那曲县奋斗过的印记。逐渐完善的物资、藏民们的热情欢迎,这些都是对前期援藏工作的认可,帮助我们迅速适应,并打开工作局面。
援藏期间,我主要着力于改变藏区教育面貌的工作,一是深入挖掘牧区的政治属性和精神文化,让每个学校党支部成为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利用教育党建带动党政部门党建。
另外,我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从学校挑选了一批小小讲解员,动员学生为藏区人民宣传、讲解惠民政策。二是改变学校用水情况。
我至今还记得当我们为当地学校成功挖出第一口水井时,全村的人都围在学校外,不停地说用藏语说着“突及其”(谢谢)。那一刻,我们真的很受感动。
基于自身的援藏经历,我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智力帮扶力度,在藏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交流、交往、交融”的广度,从干部交流层面扩大到学生交流、农产品展销、文艺汇演等方面,加深我们与藏区人民的融合;
三是援藏干部要不断自我加压,保持清醒,培育为民担当负责的情怀。与其说援藏是援助别人,不如说是援助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
张方林 第八批援藏干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现任杭州市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务科副科长
时任那曲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我援藏的初心,就是凭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当地的藏民解除病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我去的是那曲县人民医院,是2014年建成的。这所医院承担着妇保、疾控等4个单位的职能,但人员很匮乏。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那曲县人民医院动的第一场手术,那是一个耳面部肿块的病人。
这并不是一个大手术,但那曲经常停电。前半段还挺顺利,没想到开刀开到一半,突然停电了。
怎么办?我们急中生智,用4只手电筒拼成了光源,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尽管这场手术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当时的物资保障和设备条件下还是很紧张的。
10月的那曲已经零下了,手术做完后,我的手术衣还是湿透了。
除了在医院接诊,下乡送医送药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西藏地广人稀,牧民就诊不便,每次我们送医送药去乡镇,牧民都非常热情,有些人骑马赶过来,很早地就等在那儿。
有一户人家让我印象深刻,一家八口,六个孩子,两男四女。远远走来,很明显能看出几个孩子走路姿态不对。到县里拍片检查后,发现四个女孩都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可惜的是,大一点的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指挥部牵头下,我们把一个4岁的孩子带到杭州做了3次手术,现在恢复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