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一年来,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主动履职、奉献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浙江援藏铁军的风采。按照浙江省援藏指挥部“破冰扫雪”九大行动和“三问三强”主题活动部署,近日,指挥部组织援藏干部人才谈“我的援藏感受和援藏故事”,现分期刊发。
本期讲述人:许智利,男,1983年8月出生,预备党员,温州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嘉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负责医院业务管理、医护培训教育、内科急诊科建设发展等工作。
这次援藏之行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支援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一年来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摸清县情、立足长远。创新提出医院三年发展计划,规范各种医疗行为。
在浙江,当我们的病人出现不明原因腹痛症状,则可以进行腹部CT、血液化验辅助检查,从而更精确地进行下一步的诊治。可是到了西藏之后,我们通过自己看到的,下乡的时候听到的情况,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嘉黎县自然条件恶劣,医疗基础设施落后、检验检查设备匮乏,医护人员紧缺,甚至全院只有三位主治医师。了解医院的情况后,我首先向院长提出医院发展的三年计划及具体措施,规范医院的管理制度,并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专题讲座与技能培训和急救演练,规范各种医疗行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二、发挥所长,授人以渔。为徒弟量身定制适合当地情况的“一专多能”培养方案。
虽然很多医生有过外出学习的经历,但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当地医生因为不会操作医疗设备,无法有效利用设备进行疾病的诊治。这种种因素使得这里的病患接受有效治疗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当我看着病患们那一双双渴望健康的眼睛,我的心一阵阵地痛同时更加感受到身上的担子有多么的重。我招收四位内科骨干为徒后,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一专多能”培养方案,亲身传授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积极带动当地医生钻研新技术、培养新思路、紧跟新理念。我理论结合实际,用典型病例为当地医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查房,手把手将带不走的医疗技术教给他们,鼓励他们多实践独立操作,指导临床中碰到异常症状时的诊断思路和注意点,增加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从以往的援藏“输血”模式向新的“造血”模式转变。
三、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辟新科室,留下带不走的技术。
我充分发挥援藏专家优势作用,不断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帮助医院开设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内镜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项,打包内地先进经验11项,填补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2项。
四、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始终把服务病人放在第一位。
以往,嘉黎当地的危重病人只能转上级医院进行救治,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一些危重病人在转运途中就会丧失宝贵生命。我凡事亲力亲为,积极参与当地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并组织院内医生共同参与,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当地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把握与信心。在我的医疗帮扶与技术指导下,嘉黎县人民医院陆续救治了院外猝死、呼吸衰竭、肺栓塞、脑出血、心衰、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病人住院率也较以前增加了50%。当地藏族同胞体验到了许多病不出嘉黎县就能得到救治的幸福感,我也因此收获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五、积极开展藏区公益活动,精准医疗扶贫,促进民族团结。
嘉黎县虽然已通公路,但是仍有许多乡村公路还在修建,许多边远乡村在高山之上,我克服山路颠簸、蚊虫叮咬、断电断水等各种困难,开展下乡调研及义诊活动,宣传健康知识,为藏族同胞缓解病痛。我还走进学校、深入牧区,开展全县中小学生视力大普查,走访看望贫困户与老党员,为他们送去健康知识和医药援助。我高反不适,仍然带着氧气前往藏区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们送医送药,还给他们送去过冬保暖衣物。
为了加大精准帮扶救助力度,我先后与温州的“微笑联盟”、“肤生工程”、“陈忠慈善工作室”爱心团队联系,为3名唇腭裂患儿,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名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免费治疗。我还积极联系温州医科大学“先心”治疗团队、温州医科大眼视光团队、温州市人民医院“超女来了”公益团队等多个公益社会组织走进嘉黎县,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我的这些行动受到了当地政府与百姓的高度赞扬与好评,也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西藏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一年的生活与艰辛,让我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愁哀乐。因为援藏,生活更加充实;经历援藏,人生更加精彩。通过援藏工作的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我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