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奔波两日后,5月15日,由杭州市下城区民办教育协会党委组织的一行七人,终于抵达西藏那曲市色尼区。
这支队伍以下城区的5家实力民办教育机构的老总为主,他们为色尼带来了图书、资金,还有可穿透3700公里的空中课堂。
到下个月,王仁等5名第八批杭州援藏干部人才就将结束那曲色尼的任期,在3年里,经他们牵线,浙江各类资源不断输出,色尼区教育基础设施、师资乃至学生成绩以一年一变的速度迅速改善。
此次下城民办教育代表团携礼而来,是第八批杭州援藏工作的“锦上添花”。
很远又很近的色尼
色尼属高海拔牧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藏区环境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当地历来有“远在阿里,险在昌都,苦在那曲”的说法。
浙江省第八批援藏指挥部党委副书记、那曲市副市长、那曲市色尼区委常务副书记王仁在这里工作了3年,仍时常受高反折磨,“还有寒冷”,王仁说,“色尼年平均温度是零下2摄氏度,最低时达零下40摄氏度”。
最近三年里,“我们用好援藏资金,在项目援藏、产业援藏、智力援藏、民生援藏等各方面发力,助推当地精准脱贫”王仁说,“教育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教育扶贫则意义更为深远,“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转移的关键之策”。
王仁记得刚到色尼(原那曲县)那会儿,走访色尼各学校时,经常苦于无法与孩子交流。“课本用的是西藏自治区区编教材,内容上与内地脱节严重。课外读物、文体用品、电脑,甚至清洁饮用水极为稀缺。”王仁举例说:“当时整个色尼区,教师办公电脑不到50台”。
在如此低温地区,一些乡中心小学教室没有取暖设备,那些受冻的孩子让每一位援藏干部印象深刻。
2017年,浙江省“十三五”援藏规划中最大单体项目,投资9000万元的杭嘉中学投用为标志,援藏启动了意义深远的“九个一”教育帮扶工程——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培训;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图书室;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让每一所乡镇学校都供上暖;让每一位幼儿园的孩子都拥有喜欢的玩具;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得到资助;让每一所学校党支部成为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让每一所学校都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3年来,“九个一”基本做到了。
2018年色尼被授予“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王仁介绍,这块牌子意味着,“色尼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九个一”工程则功不可没。
4月底,只剩下两个月了,杭州援藏小组仍在考虑,离开之前还能为色尼留下些什么,恰好,王仁接到了下城区民办教育协会党委的消息。
缺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杭州援藏小组成员、西藏那曲色尼区教体局副局长王世美说,这些年,色尼区包括道路、供电、学校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全区16所中小学和15所幼儿园,适龄儿童均得到免费教育。”
然而,“色尼区还有为数不少的贫困学生”,各校硬件设备初步配齐,“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杭州等地相比差距不小。”王世美说。
王仁、王世美同时表示,色尼教育扶贫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有了援藏的想法,最开始想到也是物资援助。”下城区民办教育协会党委书记曹辉说,“包括捐献图书、衣物、器材什么的。”
在与援藏干部、当地教育局沟通确认后,确定了捐助数额。
这得到了下城民办教育党组织的响应,数百件冬衣、围巾和足球、图书,以及200余名贫困学生的资助,“就一两天,被纳思教育等5家民办教育机构认领了。”
需强调的是,下城区是浙江首个建起民办教育协会党委的城区,曹辉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这是下城教育‘三服务’结合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
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对此给予肯定,他说,“将下城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教育最薄弱地区,既发挥了党建引领的作用,也让民办教育体现社会责任感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过程很顺利,但总觉得还不够,“只捐钱捐物谁都可以,这不能体现我们下城民办教育的优势啊。”
看到名单里的杭州学而思,她想到,“是不是可以把在线授课一并嫁接到色尼呢?”曹辉说,学而思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企业之一,“代表着全国最优质的在线授课资源。”
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杭州援藏干部们的肯定,曹辉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杭州援藏工作过程中早早就铺设好了远程教育系统,我们这一设想也只能停留在设想了。”
名为“那曲下城·智联教育天路”全新教育援藏模式就此出炉,这个项目计划在一年内,由下城区民办教育协会党委捐助色尼区全部14所小学语文微课,杭州学而思培训学校捐助那曲色尼区完全小学思维素养即趣味数学,试点一年级80个学生。
以学而思为代表的民办教育机构,依托其自身成熟的在线教育,将通过互联网,为3700公里外的色尼孩子,建起一所超越时空和距离的“空中课堂”。
或将成为教育援藏新模式
这只是一个开始,曹辉说,“初定一年主要是为了试点。”杭州学而思校长白柯荣也表示,“只学习一年,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延续性。这个项目我们配备最好的老师,专门为藏区孩子重新设计课程。”如果效果突出,“我们考虑扩大范围和延长时间。”
15日下午,捐赠仪式最后一项是在线微课观摩,远在杭州的老师通过“空中课堂”,为杭嘉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思政课。
这是一堂专为色尼学生设计的思政课。那头,老师介绍杭州的历史、建筑、丝绸和美食;通过互动,色尼学生向老师说家乡的服饰、习俗和风貌。
学生听得认真,与杭州老师的互动踊跃,让现场观摩的色尼其他学校老师深受启发。“不一样,很不一样,打破以往的上课模式。”色尼第一中学道德与法制老师格桑拉吉说,“看上去,这堂思政课讲的是两地文化的交流,但由于互动等环节的设置,色尼孩子对自己家乡有了认同感,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
格桑拉吉是一名刚满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她认为,空中课堂受惠的不仅仅色尼的孩子,对于她这样的当地教师,“是我们学习、交流杭州先进教育方式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让这一切成为现实的“空中课堂”,格桑拉吉觉得“很震撼”,她说,“我们和杭州完全没有距离感。”
这样的在线微课是实时记录的,有需要的师生,可随时点击重看。格桑拉吉希望她所在的学校,也能建起这样的“空中课堂”。
依托发达而完备的互联网产业,杭州聚集了国内多家实力在线授课的民办教育机构,下城这一引入民办教育和“互联网+”的教育援藏做法,在未来可以让更多的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参与,“援助对象也可以不单是色尼,有条件有需要的地区都可以去做。”
王仁对此充满期待,“这或将成为我们浙江教育援藏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