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2019年7月进藏以来,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着力打造援藏工作升级版,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了雪域高原靓丽风景,为西藏那曲脱贫攻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贡献了浙江力量。为展示援藏干部人才在援藏期间的心路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的家国情怀、实干担当、奉献精神,5月10日起,浙江在线、“浙江援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系列报道。
个人简介:曹科,男,1984年11月生,中共党员,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投诉科(信息科)科长兼医务部副主任,援藏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浙江在线5月25日讯 “海定则波宁”,是我未曾离开过的家乡,这里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几千公里外,遥远而又神秘的西藏,是我未曾到达过的地方,那里天空纯净、山峦连绵、湖水湛蓝、牛羊成群。
2021年3月1日,是我人生中值得着重铭记的一天,作为浙江宁波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的一员,我踏上了前往支援西藏的道路。援藏期间几多经历、几多波折,艰辛与寂寥,惊喜与感动,成长与荣光,我无法忘怀!
援藏是我无悔的抉择
“从宁波远赴比如,就是要把最好的医疗技术带给藏族同胞。”在援藏的一年多来,我始终牢记医者初心,践行医者使命,坚定不移守护藏族同胞健康。
2021年年初,我接到了援藏医疗的通知,组织考虑到我家中的实际困难,让我慎重选择。这是一个突然的通知,我毫无准备。我知道援藏意味着什么,援藏意味着党和国家需要我,意味着为国守边为民守候,意味着全新的经历和成长。在我走下飞机,踏上西藏土地的那一刻,我也清楚知道了援藏意味着缺氧和风沙,意味着头痛和失眠,更意味着要抛下年老的母亲及妻儿……
但我无悔,我只是希望,经过我们援藏医生的共同努力,给藏族同胞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更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本土医疗人才,变输血为造血,彻底改变当地医疗技术落后的局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服务广大民众。
救死扶伤是我坚定的道路
现实是骨感的。2021年3月6日,在我到达比如的第二天,我和队员们正忍受着头胀头痛、气喘、活动后胸闷等来自高反的折磨,高原上的第一台手术也接踵而至。
晚上21:32,我和队员们正在援藏公寓里休息,突然接到电话称医院妇产科有一孕产妇胎儿有缺氧表现需要手术。来不及多想,穿上衣服就动身出发。赶到医院,经管医生汇报了病情,在了解病情、分析监护指标及查体后,考虑胎儿存在早期缺氧,B超提示胎儿偏大导致相对性头盆不称,在结合实际情况并和病人家属沟通后,决定次日剖腹产终止妊娠。经过援藏主刀医师的抢救和我的协助救治,新生儿转危为安。这是我第一次站上高原的手术台,依旧神圣无比,虽身心俱疲,但内心充盈着满满的喜悦和自豪。
两天后,比如县人民医院一位产妇先兆子宫破裂。没有多想,不曾犹豫,我直接洗手上台协助战友进行抢救,手术持续作战六小时,最终成功挽救了这名高危孕产妇,母婴均安。
在这援藏期间,一台台的手术,是我与死神之间的拉扯,也是我和自己的的对抗,但我始终坚定:救死扶伤是天命,是我永远走下去的道路。
公益医疗、人才培养是我前进的方向
“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精准帮扶?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如何使得医院日常的运作更加规范、法治?如何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深挖答案的问题。我想,对口支援,不仅仅只是救死扶伤,要做好公益医疗,守住农牧民群众健康底线;更要做好“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当地医疗人才队伍。
2021年7月,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我们“天路医行”志愿服务队前往比如镇图嘎居委会,开展免费送医送药的义诊活动,共诊疗168人次,免费发放价值1270元药品。义诊现场,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抹抹亲切的“高原红”,无一不向我述说着感谢。一年多来,我随着宁波援藏“天路医行”志愿服务队17次走进各偏远山区进行义诊,服务群众达4200余人。
为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我积极投身到比如县人民医院建设,致力提升学科业务水平,完善医院核心制度,带领开展三级查房,举办全院性的医疗质量安全会议,狠抓住院病历的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应用,进行医疗纠纷的案例分析,加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培训等等,强化MDT(多学科讨论),在当地开展首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
“曹科同志,在2021年度援藏工作中表现突出,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今年3月,中共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市指挥部委员会授予我该殊荣,在激动之余,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认识到在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有更多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会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尽心尽力守护藏族同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