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藏网 > 援藏要闻 正文

“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宣传系列报道(二十一):马联国 | 逆境前行,那曲所需尽我所能

2022-05-30 09:29:22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马联国

  编者按: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2019年7月进藏以来,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着力打造援藏工作升级版,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了雪域高原靓丽风景,为西藏那曲脱贫攻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贡献了浙江力量。为展示援藏干部人才在援藏期间的心路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的家国情怀、实干担当、奉献精神,5月10日起,浙江在线、“浙江援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系列报道。

  个人简介:马联国,原安吉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援藏于那曲市农业农村局担任项目规划设计室主任、农牧工程造价管理站站长。

  浙江在线5月30日讯 初夏时节,那曲的草开始绿起来了,天更加蓝起来了,云更加白起来了,风儿也温柔了些,正是羌塘草原来了最舍不得走的最美季节。然而,这也是我即将结束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年援藏使命的时节。

  在即将收拾行囊,迈开依依不舍脚步之际,我忽然想起三年前来藏时有位朋友赠我的一首诗:这一次远行,有一千零九十五天,海拔四千五百米,要克服的除了身,还有心和灵。转山转水转佛塔,抵达一生中最高的高度。为你送行,等你归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019年的7月,我作为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飞越4000公里来到了海拔4500米的那曲。从接到组织通知我参加援藏那一刻,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08年曾到过拉萨,严重的高反让我痛不欲生、记忆犹新。当从绿皮火车走下来,一踏上那曲的土地,脚感觉软绵绵的,头昏沉沉的,呼吸急促起来。三年的援藏之路就此开始,伴随的是一个个难眠之夜,安眠药成了我亲密的伙伴,冷不丁的狂风暴雪总让人瑟瑟发抖,恶劣的高寒、低压、缺氧的自然环境无时无刻在考验着我们。很多来过那曲或没有到过那曲的朋友,都对我说:你在那曲躺着就是奉献。但我没有“躺平”,我深知援藏的使命在肩,群众的期盼不能辜负,在三年的援藏路上我逆境前行,那曲所需,尽我所能。

  “扎西德勒!这屋子真暖和”

  当一走进藏族同事次仁顿珠新分配的公寓里,洁白的哈达,香喷喷的酥油茶,自制的牦牛肉……看到这些,我由衷地笑了。刚到那曲农业农村局报到时,书记、局长就忙着跟我们介绍情况,特别提到农牧系统还有许多专家、干部职工还没有房子,有的在外租房,有的借宿在亲戚家,有的两地分居,条件十分艰苦。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深入到干部职工当中走访了解,并将这一困难及时向我的援派单位安吉县委县政府作了详细汇报,通过积极争取,安吉县委县政府资助300万元援建那曲农牧专家楼。那曲每年只有五个月的施工期,为了专家楼早日建成使用,我放弃节假日,和项目组、施工队一起现场办公,抓进度保质量,经过两年的建设,2022年1月首批13位(共可安排34户)农牧专家干部职工搬进了梦想已久的新家。

  2022年的除夕之夜,农业农村局书记突然打了个电话:马局,我正在新房子里与同事们过新年,他们一定要我代表他们,对你说声扎西德勒!听了电话,我流泪了。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长期战斗在艰苦高原的在藏干部们。和他们相比,我做的实在微不足道。

  “孩子们笑得真好看”

  2019年12月的一个上午,天气特寒冷,但农业农村局大楼前已早早站满了藏族的孩子们。当我们把崭新的衣物、学习用品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时,那一片一片高原红的小脸笑得特别特别的灿烂。当藏族同胞将“无私援助情深似海”的锦旗赠送给我们时,我深深感受到援藏的真正意义——藏汉一家亲。当得知局驻村点有一位建档立卡户达娃旺姆身患重病,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这一情况,我马上给她们送去4000元助学金,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不要放弃学习。

  近三年来,我募集了20万元的助学基金,筹集了10多万元的爱心衣物,资助了那曲200多名贫困学生,并为那曲儿童福利院送去了2万元的抚育资金。你在长江头,我在太湖边,援藏为的是托起那曲未来的希望。

  “我也成了农牧专家”

  援藏之前,我是农业的外行。但到了农业农村局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牦牛、绵羊、藏香猪之类。一有时间,我便和同事一起上山下乡,跑遍了那曲(面积是浙江省的4倍),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至少要四、五个小时,一路颠簸下来,本来就患有腰椎盘突出的我更是雪上加霜,有时腰痛得好几天都起不来。记得有一次去嘉黎县尼屋乡(农业农村局联系乡),车子已在山路上悬崖边颠簸了4个多小时,还剩一个小时就到了,但一辆油罐车抛锚挡住了去路,只能调头返回,翻越5000多米的雪山,有惊无险地在凌晨三点才赶到驻地。

  那曲拥有广袤的草原,但大多数牧民还是从事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放牧生活,如何帮助改变这一现状,促进那曲牧业向现代、集群、市场转型成为我援藏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与牧民拉家常,走访合作社,对接浙江省农科院,我提出了“建园育种联养”的畜牧发展思路,并和局里一起,在自治区农业厅的支持下,积极争取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00万元)和囯家农业产业集群(2亿元)两个项目,建立了牦牛、色瓦绵羊、藏香猪育种基地,同时将园区周边的几个村作为试养区,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在下乡的路上或者村里,最难找得就是厕所,即使有厕所也都是旱厕。每到一处,我尽可能将浙江乡村振兴、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改水改厕好经验好作法倾囊相授,和当地的干部一起探讨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并组织那曲的领导到安吉考察交流,邀请安吉科技考察团专程赴那曲开展两地科技合作。同时在与牧民交流中让我知道了圆根、绿麦、燕麦等高原植物,学会了通过看羊角棱印识羊龄,初步掌握了雾耕技术种蔬菜等等。

  “我种活了一棵希望的树”

  煮面条都要用高压锅的那曲,是树都难以成活的地方,曾有领导说,“种活一棵树奖励10万元”。欣喜的是,在那曲浙江公寓的小院门口,我种下的一棵小树,经历了2021年的冬天活下来。作为浙江第九批援藏的老大哥,虽然体检的上升下降箭头从几个一下增加到了十几个,但我坚持了下来。虽没有老一辈援友轰轰烈烈的故事,但这三年,我始终保持着老大哥的阳光心态,与援友们互帮互爱,携手共进;这三年,和农牧组团的兄弟们共同努力,在海拔最高的城市种出了新鲜的花果蔬菜;这三年,我们完成了自治区组织部交办的组团任务;这三年,我引进安吉白茶在3000米的尼屋乡试种,在防疫物资最紧缺的时候为那曲送来了3000只医用口罩;这三年,我帮那曲在安吉余村、湖州龙之梦搭建了两个消费窗口,在浙江农博会上为那曲的农牧产品不停地吆喝⋯⋯小树在坚强地活着,一茬一茬的援友在为那曲美好的明天不停地奋斗着。

  翻开援藏笔记,字里行间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在那曲,除了身体的抗争,最纠缠的是那思乡之情。每当从视频中看到八十岁的白发苍苍的老母还在洗衣弄菜,腿脚不便的老爸还在弯腰砍柴时,深深的愧疚只能埋在心底……

  “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碰撞让浙江与西藏、安吉与那曲紧紧相联。三年即逝,记忆里的故事还有许多。雪域那曲,不管去到哪里,我都永远思念着你,因为你是我曾经奋斗的最高处。火红年代,不论身在何处,都会永远激励着我,此生,我以援藏为荣,因为你是缺氧不缺精神的圣地。

编辑: 袁森

2019年的7月,我作为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飞越4000公里来到了海拔4500米的那曲。

浙江在线政务服务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