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2019年7月进藏以来,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着力打造援藏工作升级版,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了雪域高原靓丽风景,为西藏那曲脱贫攻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贡献了浙江力量。为展示援藏干部人才在援藏期间的心路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的家国情怀、实干担当、奉献精神,5月10日起,浙江在线、“浙江援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系列报道。
个人简介:黄华诚,浙江建德人,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于2019年8月参加浙江“组团式”教育援藏,就职于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担任教科室督导。
浙江在线6月5日讯 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提炼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先探明这一点,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才能开展真正的有效教学。教学的终点可以源自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教学的起点则需要教师深入摸索。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已经能做什么。只有明确起点和终点,教师才能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高效地缩小学生当前知识和理解与目标知识和理解之间的差距。
在援藏期间,鉴于教学起点的重要性以及对藏族学生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我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家住那曲市尼玛县偏远山区的2019级学生索朗仁增进行家访。受援学校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出于对教育环境的考虑,采取异地办学的形式将学校建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而招收的全部是那曲市户籍的学生。这一现状导致学生的家庭住址往往离学校非常远,索朗仁增家所在的那曲市尼玛县距离学校一千公里以上。
趁暑假期间,家访漫漫旅途中,我询问了索朗仁增当地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问题,并结合旅途中所见所闻对那曲市藏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有了一定地了解。经过两天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索朗仁增家,这里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藏族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也进一步理解本地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原因。
在校期间,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对众多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对学习的自信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藏族学生学习基础非常薄弱的特征,我认为只有将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并以最简单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才能让他们更高效地吸收。另外通过对本地教师的课堂观察,发现受援学校的课堂还是以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方式亟需改进。之后我便制定相应教学计划与措施,采取可视化的教学方案并辅之以逆向教学设计,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多样化地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也十分突出,多次在期末联考中取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为深入探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我撰写了《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可视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并立项为受援学校首个市级重点教科研课题,该课题针对性强,对于提升本地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之后围绕课题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并撰写教学论文,其中《基于谷歌地球的逆向教学设计研究》《基于谷歌地球的可视化教学模式研究》和《基于情境可视化的乡村地理教学探究》被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录用;《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被省级核心期刊《西藏教育》录用;《从“翻转课堂”到“翻转”教育》被《那曲教育》录用。然后再将课题和论文中的一些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之后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收获与本地教师分享,期望能将自己的成果最大化地作用于受援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受援学校青年教师研训班的平台,将收获分享给青年教师,并与本地青年教师合作完成总结性论文,两次获得西藏自治区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
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即将结束,虽说援藏是一种奉献,但对于我个人来讲,收获大于奉献。在西藏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了很多新问题,针对藏族学生的教学研究让我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只有教师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这个初衷给了我提升自我的强大动力,这也让我下定决心申请攻读教育博士学位,用强大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我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