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2019年7月进藏以来,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着力打造援藏工作升级版,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了雪域高原靓丽风景,为西藏那曲脱贫攻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贡献了浙江力量。为展示援藏干部人才在援藏期间的心路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的家国情怀、实干担当、奉献精神,5月10日起,浙江在线、“浙江援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系列报道。
个人简介:包邦柱,男,198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苍南县中医院外科医师,浙江省第九批第二轮医疗援藏人才,援藏任职嘉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浙江在线6月6日讯 我是一名大学生退伍兵,心中一直保持着这那份热血与激情,保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所以,2019年援藏任务下派时,经过与妻子、家人的短暂沟通,取得理解与支持后,便递交了申请。虽然家中两个女儿尚小,父母身体也不尽人意,但家人仍是非常支持。经过体检与审核,2021年3月,带着热血与激情,带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爱慕,带着对世界屋脊的向往,也带着妻女的思念、组织的嘱托,我来到了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人民医院投入工作。
没来西藏之前,只知道西藏是祖国美好河山的一部分,是世界屋脊,也是众人心中的神山圣湖的所在地;到了西藏之后,才真实的感受到西藏。西藏幅员辽阔,地广人稀,高寒缺氧,那曲市更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也是海拔最高的的地级市,嘉黎县则是被称为西藏的小西藏。
初到高原,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低氧、低压、低湿与强烈的紫外线。气促、胃肠胀气、腹泻是常态,帽子、墨镜是随身物品。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自认为经过了部队熔炉的锻炼,没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的,但到嘉黎县之后,还是感受到了与部队不一样的苦。部队的苦,是进步的苦,而这里,却是生存的苦,连走路、吃饭、睡觉都是修炼,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掂量自己所能摄取的氧气。但是,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如果有,那就一口一口地啃下来。
调整思想状态,尽快适应藏区恶劣环境。身体缺氧,但精神不能缺,更不能因为精神因素而加重身体反应。内地的节奏在这里对身体负荷大,那就慢一点,节奏慢了,那就把时间节点提前,不能因为缺氧耽误工作。前辈们能做的事,我也一定可以。
我通过调研发现本地医生对高原性心脏病、多血症、高脂血症并发的血栓性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且本地藏族同胞就医观念不足,延误就医时机,来到医院时,已是药石无方,留下严重后遗症。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遵循理论先行的原则,着手成立了医院科教科,系统开展理论培训工作。针对地区群众就医理念相对滞后的情况,开展义诊和宣传工作,普及医学知识。日常查房中,结合病人病情,详细讲解疾病的诊疗处理要点;手术台上,让出主刀位置,尽力培养本地医生的手术技术与动手能力。在藏期间,兼任医院副院长一职,参加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嘉黎县人民医院绩效改革、人才储备、创二甲前期准备,充分发挥援藏医生专业特长,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为嘉黎县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曾记得刚到嘉黎县不久,妇产科即收治一名臀位临产孕妇,产程已发动,伴脐带脱垂,家属要求转拉萨,但情况危急,已不具备转院条件,经过我们温州援藏医疗队员即阜康医院援助队员的不懈努力,患者家属终于同意留在嘉黎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手术台上,我虽不是产科医师,但作为一助,能参与这样的紧急手术,见证一个小生命因自己而延续,心中的成就感也是满溢出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心中那份激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牢记“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真情融入藏区,急病人至所急。藏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患者自发病至医院,往往已耗费不少时间,故每次接到会诊请求,不论何时、何处,必亲自面诊病人,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做出最正确的诊断,也能在问诊过程中对本地医务人员进行一个最直观的带教。
援藏是艰苦的,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援藏人才,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受的。我仍是当初那名退伍兵,心中的激情从未消失!借用一句退伍老兵的“若有战,召必回”口号,如组织需要,必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