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6日讯 激发西藏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是推进就业援藏工作的有效渠道。浙江第十批援藏指挥部台州工作组以嘉黎籍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紧贴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充分挖掘整合各方资源,用智用策用情,在创新就业援藏扶贫举措上聚焦发力,通过在全县推行“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的新路径。
用智:找准“靶向点”问题症结
近年来,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凸显,而长期困扰西藏的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意愿低”、“赴区外就业稳岗难”问题,在嘉黎县也比较突出。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准备不足、人岗相宜匹配度低、陌生城市适应力弱等是造成西藏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难的重要因素。浙江第十批援藏指挥部台州工作组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找准问题症结,靶向寻找破局良方。
工作组依托企业资源,市场化导向,引导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通过全覆盖入户走访,与大学生个人、家长面对面交流,分析市场、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恋乡眷土情结,牢固树立市场化双向选择就业理念。同时,根据嘉黎籍高校毕业生学历层次、专业特点和企业岗位需求,通过举办专项招聘会和“一对一”岗位对接会等,供毕业生自由选择,实现精准对接,有效提高了招聘匹配度和初次择岗成功率。
通过工作组的努力,那曲籍高校毕业生逐步打消了“政府包分配”的念头,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在专场招聘会上,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充分沟通,双向选择,工作过程中,虽然也有“跳槽”、换岗的情况出现,但通过“摸爬滚打”,使他们真正了解了社会、熟悉了市场规则,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
用策:打出赴外就业“组合拳”
工作组与嘉黎县紧密携手,以问题为导向,转变思路,打出了一套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的精准“组合拳”。
“组团式”宣传发动。工作组改变了以往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政府只作为“牵线者”的角色,即把企业岗位收集起来交给毕业生选择,毕业生选好了还给企业,双方自行签约,政府并不深度参与。从一开始上门“走访摸排”到后期“一对一帮扶”都深度介入,积极协调企业和毕业生充分双向沟通,帮助毕业生找到最心仪的岗位。
“组团式”集中安置。工作组对赴台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依据藏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统一安排,合理安置,做到“工作在一块,居住在一起”,解决了下班后业余时间“去哪儿、玩什么、找谁聊”的问题,大家其乐融融。这种熟悉而又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使高校毕业生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亲切感,生活上有依靠、情感上有归属、工作上有成就。
“组团式”岗前培训。工作组积极协调台州高职院校对来台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岗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更快适应新岗位。一方面,赴台州前进行培训,熟悉台州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消除陌生感;另一方面,入职前进行培训,尽快熟悉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消除紧张感。
从“不出去、待不住”到“愿意来,留得下”再到“能发展、快成才”,嘉黎籍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过一年努力,浙江省台州市累计吸纳4批次,共42名嘉黎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稳岗率达百分之百。如今越来越多西藏高校毕业生走出高原,到区外省市历练能力,在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国家、家乡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和感悟,并将学到知识和本领反哺社会,助力家乡致富振兴。
用情:搭建就业服务“连心桥”
工作组积极协调台州和嘉黎两地人社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协作会构建后勤关爱工作机制,挂牌成立就业服务联络站,派驻专门工作人员发挥桥梁工作,做好沟通协调,为赴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保姆式”服务。
工作组采取“一对一”帮扶、“就业服务直通车”、上门谈心谈话等服务形式,全动态实时了解高校毕业生想法,掌握思想动态,搭建起台州与嘉黎、部门与企业、毕业生与企业的沟通桥梁,对于高校毕业生在台工作期间碰到的困难、困惑进行及时解答、疏导,并由工作组协调当地部门和企业帮助解决,切实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舒心工作、安心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管理,由嘉黎县人社局牵头,开发嘉黎县区外就业服务小程序,建立上下班打卡考勤制度、离开台州报备制度,充分展示藏族高校毕业生良好形象,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定期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就业服务相关政策。
工作组根据台州地区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联系一批规模大、运营稳定、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建立“组团式”就业援藏基地,每年提供岗位不少于30个,为嘉黎籍高校毕业生来台就业发展搭建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就业通道。
工作组专门拨付资金,给予每名成功签约的毕业生5000元的“台州安家大礼包”,解决“初来乍到”的燃眉之急;联系爱心企业,赠送大学生每人一辆电瓶车,方便上下班出行;举办中秋茶话会,载歌载舞,纾解思乡之绪,共话民族团结之情,消除“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伤。
人为本的“保姆式”各项精准稳岗留人举措的实施,消除了毕业生对台州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解决他们的“安心之困”,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台州这座城市的温度,爱上台州、扎根台州。嘉黎籍高校毕业生索朗加措说:“到台州来工作,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也找到了归属感。而特别没想到的是,就业单位还允许我们请假返藏挖虫草,让我特别感动,不但得到了父母的理解支持,也增加了家庭收入,更让我有了在台州长期工作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