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藏网 > 援藏要闻 正文

“千里山海共攀登”浙江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总结系列报道

甬润雪域石榴红丨浙江援藏宁波工作组"三交"实践架起甬如连心桥

2025-06-10 16:59:0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6月10日讯 浙江省第十批宁波援藏工作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一条主线、十地结亲、百企访亲、千人走亲、万人连心),推动浙如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实现了从“单向输血”向“双向赋能”升级,从“项目帮扶”向“情感融合”深化,从“阶段性互动”向“常态化机制”转型,探索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援藏辨识度的民族融合新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三交”工作新格局

  入藏以来,宁波援藏工作组坚持谋划在先,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以第一要务的要求坚定主攻方向,注重高位统筹赢得主动,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三交”工作新模式,实现“三交”工作由工作组推动向援受单位双向主动参与、互动转变。

  突出规划引领提升保障力

  把“三交”工作纳入第十批宁波援藏工作规划核心内容,作为第一要务和重点任务部署推进。并将专项资金占比从原来的3%大幅提升至6%,来累计安排“三交”专项资金1800万元,实施“三交”项目60余个,带动社会参与5万多人次,为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建设交往交流平台、实施交融促进项目等提供稳定经费支持,进一步促进来比如县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甬如两地群众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机制创新提升活动力

  3年来,宁波援藏工作组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多维度协同、全方位联动的“三交”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的有机统一。构建起“省指挥部统筹、宁波工作组协同、援受单位双方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四维协同”模式。同时,在落实上建立优先立项、优先拨款、优先成行机制,明确一个实施方案、一套台账、一名联络员、一项特色活动、一份廉政承诺和一份成效报告“六个一”标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突出社会协同提升参与度

  “三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宁波援藏工作组在“三交”工作中创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机制,形成了政企社联动的帮扶新格局。在具体实施中,政府负责政策引导和平台搭建,市场力量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对接,社会组织则发挥贴近基层、灵活高效的优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3年来,积极协调各方,在宁波和比如先后举办了5次甬如产业洽谈会,吸引了200多家宁波企业和商会参加或到比如实地考察、交流,筹集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近500万元等等。

注重党建引领

激发“三交”项目新活力

  援藏工作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三交”工作是深化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党建工作作为援藏工作的核心引领,在推动“三交”工作中发挥了政治保障、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政治引领夯实“三交”工作思想基础

  在有条件的“三交”团队组建临时党支部,确保活动期间认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促进“三交”的政治自觉。积极开展“一十百千万”主题活动,大力推动援藏省市单位与西藏受援地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在乡村振兴、改善民生、基层治理、干部群众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结对合作,有力促进了两地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同时,充分利用“八八战略”20周年、亚运会等契机,开展文化巡演、夏令营、云端连线共度传统佳节等活动80余场次,组织比如各类受表彰群众代表、青少年、基层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赴宁波参观交流,有效促进两地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

  创新载体平台拓展“三交”工作实践路径

  通过党建工作为“三交”工作搭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平台。如援藏医生“党建+民生”为抓手,深入农牧区开展“天路医行·甬有健康”结对帮扶,通过医疗义诊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与6家三甲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方式探讨和交流如何加强党建与医院业务相结合工作等。此外,还先后组织比如县专业技术人才赴先进地区或网上开展培训学习800多人次;开展领导干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振兴专干培训、保密干部涉密工作培训等专题培训班30余次;分层分类选派800多人次到浙江和周边省份培训;选派29名乡镇、公安、招商干部到宁波跟班锻炼等等。

  深化长效机制巩固“三交”工作成果

  通过“一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在考核、扩大和鼓励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三交”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比如县推广,促进计划外“三交”活动全面推开。如在宁波对口医疗援藏上,形成了“4+1+2+N”的工作模式,即在宁波市4家对口帮扶市级医院、1家组团式医疗援藏和2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基础上,3年来,又先后与宁波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宁波市康宁医院、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宁波市第六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双向开展12批次153人次计划外“三交”活动,带动了N个专科团队参与“三交”工作。

深化多维互动

打造“三交”实践新样板

  通过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格局,通过推动街道共建、企业共事、社会共乐等平台,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依托文化节庆、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化情感交流;推动产业协作、就业帮扶、互嵌式发展,实现深度交融。

  基层结亲“十地联动”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推行乡镇“10+8+2”工作模式扩大基层帮扶结对范围,实现了宁波市10个经济强镇结对比如县8乡2镇的全覆盖。结对过程中,配套建立一个联席会议、一项年度计划、一笔专项经费、一批实事项目、一套评估办法“五个一”帮扶机制。通过全面结对,累计落地帮扶项目55个,并在领导互访、部门互动基础上,大幅增加青少年、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户等群体人数和批次,3年来,共有1600余名基层干部群众赴宁波等地考察。

  百企访亲“以商为桥”激活产业对接“共振带”

  按照比如县的需求清单、宁波市的资源清单、和项目对接清单建立了“三张清单”机制,实现产业的精准对接。开展“百名宁波企业家进比如”活动,通过企业家走进比如、了解比如、考察比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实现当地资源优势与宁波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如在庄市街道帮助下其达社区新建的糌粑厂,带领村民每年增收1万多元。借助中东欧博览会平台,让比如镇尼囊村的尼囊陶器成为了各大展销会上的畅销品。次仁白吉是土生土长的比如姑娘,一次宁波行促成了她的直播事业,现在更是创立了“梦誉”虫草品牌,在推广产品的同时,还展示藏区牧民生活,让更多人看到今天的西藏,看到西藏年轻人的新面貌等等。

  千人走亲“文旅搭台”架设情感交融“连心桥”

  设计了如红色教育“老西藏精神”纪念馆、绿色生态“萨普神山”等特色疗养路线,并协调对接宁波市有关部门将赴西藏比如疗休养纳入干部职工工会疗休养名录。此外,通过每年在宁波举办文旅推介会,推动千人走亲,开展“宁波人游比如”等系列活动,成功实现“一十百千万”工程的万人连心。特别是宁波援藏在比如推动的“国语棋”为孩子们打开了全新的知识大门,让很多藏区孩子将对“国语棋”的热爱化作逐梦动力 。

  在全面开展“三交”活动过程中,宁波市以第十批浙江援藏指挥部“六张清单”为统领,通过党建引领、顶层设计、多维互动等方式,以具体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系统合力,聚焦青少年、农牧民群众、创业者、专技人员、基层干部等关键群体,奋力谱写新时代对口支援“三交”工作的壮美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绚丽绽放!

编辑: 袁森
浙江在线政务服务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