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藏网 > 援藏要闻 正文

藏北凌晨的生命竞速丨浙江援藏医疗团队高原“托举”生命线

2025-06-18 22:14:37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黄君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 6月10日凌晨,藏北班戈县寒意袭人。0点40分,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班戈县人民医院的宁静——青龙乡、新吉乡方向连发两起车祸,大批伤员急需救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医院骤然启动。

  闻令而动!浙江援藏火速集结

  警报就是命令。班戈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浙江台州援藏医疗队专家任益群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担任抢救现场总指挥。在他的调度下,医院各部门骨干力量闻讯而动。短短40分钟, 一支由23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应急医疗队已全副武装,集结待命。床位迅速腾空,抢救设备就绪,生命救援网络瞬间织就。

  分秒必争!高效处置迎战危情

  1点44分,第一批3名伤员抵达。急诊团队动作迅捷,一名右臂骨折的7岁儿童和两名轻伤患者快速完成处置。

  紧张未消,更大的考验降临。2点45分,第二批8名伤员送达,其中一名29岁女性伤员情况危急。“重伤员,优先抢救!” 医疗资源迅速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黄金一小时!抢回危重生命线

  时间就是生命!这位伤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5%(吸氧下)。 右侧胸壁塌陷,生命垂危。在任益群调度下,检查以最快速度完成:右侧严重血气胸(肺压缩超50%)、多发肋骨骨折、颅底骨折,创伤救治的“黄金一小时”正在飞逝。

  “必须立即解除胸腔压迫!” 任益群当机立断,协调最强专科力量支援。一场与死神竞速的关键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迅速在抢救室展开。 随着引流管置入,积血积气排出,奇迹发生了,患者呼吸渐稳,那触目惊心的血氧数值——从85%一路攀升至100%,重伤员转危为安,后安全转往拉萨。这场惊心动魄的“黄金一小时”争夺战,胜利告捷!

  高效协同!4小时完成生命接力

  与此同时,其余伤员得到妥善处理。凌晨5点,高原晨曦微露,最后一名伤员处置完毕。 从警报响起到战斗结束,短短4个多小时,11名伤员(含1名危重)全部得到有效救治。 彻夜奋战的医护人员,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浙江力量!源自日复一日的托举

  当高原的晨光穿透薄雾,照亮刚刚经历了一场生命竞速的班戈县人民医院,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份高效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并非凭空而来,它深深扎根于浙江援藏医疗队日复一日、润物无声的倾情奉献之中。 在急诊科紧张气息尚未散尽的走廊外,心血管内科援藏专家陆弋正专注地指导着本地医护人员。他面前的除颤仪屏幕亮着, 他一手稳稳拿起电极板, 目光扫过围在身边的学员,“电极板位置必须精确,紧贴皮肤!记住,每一次成功的除颤,都是在为心脏重启争取生的时间!” 他严谨地示范着每一个操作步骤,将应对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快速反应与精准处置能力,一丝不苟地传递给每位学员。

  与此同时,外科病房里,胃肠外科援藏专家陈妙良正站在一位年轻外科医师身旁。他目光如炬,盯着正在进行清创缝合的手,“对,就是这样… 无菌观念,要刻进骨子里! ”他轻声却坚定地强调着,将严谨的规范操作,化作日常诊疗的基石。 而在办公室内,另一位外科援藏专家林琛钦的电脑屏幕亮着,他正全神贯注地修改着课件——《创伤患者的快速识别与评估》。“这里要加一个典型病例对比图……这部分流程要更清晰……”他喃喃自语,只为将快速、精准的创伤处置能力,更深地植入这片高原。

  正是这样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清晨与黄昏、一次次手把手的带教、一遍遍严谨的示范、一场场精心准备的培训…… 浙江援藏专家们将先进的理念、规范的技术、应急的经验,如涓涓细流般,注入班戈县人民医院的肌体。他们用汗水浇灌的规范之花,用匠心锻造的能力之盾,在危急关头,稳稳地接住了生命的重量,让“黄金一小时”的胜利成为可能。他们用专业与坚守,在雪域之巅筑起生命防线的浙江力量!

编辑: 袁森
浙江在线政务服务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