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也许是受了鲁迅先生这句话的“蛊惑”,也许是为了心中的一个西藏梦,总之,2016年5月,在看到市、区教育局关于援藏援疆的相关文件时,龙湾中学语文教师何天亮马上就填写了申请表。
而就在第一批第二轮一年半援藏结束的时刻,何天亮又选择继续成为第二批三年的援藏教师:“就让巍峨的雪山进一步提升我的思想境界吧,让坚韧、刚毅、顽强、豁达和忍耐这些高原品质,成为我一笔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智力援藏还需身心作保障
为响应党中央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的重要部署,跟随浙江省第八批援藏,温州先后派出了15名优秀教师进入西藏进行智力援藏。2018年3月,郑建忠、林爱武、吴德冲、朱明煌、何天亮、金永才、陈长胜等7名教师跟随浙江省“组团式”教育援藏轮换教师团进藏。
何天亮没想到自己刚到拉萨那曲就“铩羽而归”了。“当天就晕倒了。”何天亮笑说,“治疗后,走两步就气喘,脚步虚浮无力,含氧量一直上不去,最低只有50。去西藏军区总医院诊治,说是早期肺水肿,需要回内地修养。”回温州治疗后,医生告诉何天亮,高原反应已经自动消失,肺水肿迹象也已不明显了,但是要再次进藏,还必须修整半个月。在确认没有任何不适后,很快,何天亮再次进藏,重返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第二次进藏,何天亮休息了两天,便正式开始上课。为了更好地援藏,何天亮首先让自己加快适应藏区的工作,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除了身体上的适应,还有心理上的调试。第一次援藏时,何天亮最大的牵挂便是妻子和两个孩子。“大的面临中考,小的还没上幼儿园。进藏以来,我不能说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是妻的坚强和鼓励让我摆脱了消极的情绪,是各级领导的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的斗志。”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老西藏精神的力量依旧延续,何天亮和所有援藏老师一道,将热情、汗水和信念落实到赴藏支教的每一天
打造家门口的“内地班”
“内地班”,全称内地西藏中学班,是招收西藏自治区的学生、为西藏培养建设骨干而举办的中学班,也是智力援藏的措施之一。“内地班”的师资优势不言而喻,那么,对于没有机会上“内地班”的西藏学生来说呢?
温州这支智力援藏队伍进藏以来,深入拉萨那曲高级中学管理层,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走进教学第一线,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实现西藏自治区提出的“五个100%”教育目标;同时,对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变“输血”为“造血”……今年,拉那高中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校”评估,成为西藏自治区的名校,离建成西藏老百姓家门口“内地班”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我尝试用学生擅长的歌舞结合语文,来提升他们的自信。”何天亮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开展古代诗歌欣赏活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播放优秀电影,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进藏第一天起我就没把自己当外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和温州市龙湾中学是结对学校、兄弟学校,为了提升当地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龙湾中学语文教研组主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阅读材料,何天亮也联系龙湾中学为拉那中学捐赠图书500册。龙湾中学校长蔡朝晖评价何天亮,是个话语不多但干事踏实的人。“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藏着一颗对教育的痴心。我们很支持他的援藏行。”
三年的援藏行动在今年8月中旬启程,这一次,何天亮有更多的打算,更多的期待。“第一批援藏教师,在拉那高中建设起了‘四步’课程模式,在接下来的支教中,我希望加紧完善更多的导学案,也希望把远程教育带到拉那高中,让当地的教师远程参加浙江的教研会、培训活动。”
在何天亮结束第一次支教的时候,学生索朗仁青给他写了一封信:“我们知道留不住您,但是我们会走出大山来看您的。”当新学期开始,他一定会惊喜地发现,那位“仿佛高原上白杨树”的何老师,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