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通讯员 胡忠军)秋风携香藏入袖,俏皮模样。
浮云微凉,谁人笔下好徜徉。
近日,海亮援藏班学子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感受江南水乡韵味,浸润古越文化熏陶,学习先贤不屈精神,领略雪域高原完全不同的风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课本外的知识。
江南的水,是那待字闺中的少女,温柔妩媚;你们的笑容,是这秋日的微风,清凉温和。荡漾的水波,不知是游船在嬉戏,还是孩子们与湖水心灵的交流。
文化,是开启心灵之窗最好的钥匙。小桥流水、青石回廊,这般诗情画意,不禁让久居高原的孩子们眼前一亮,心生欢喜。来到绍兴,有一个人的名字始终都是绕不开的,因为他就是现代绍兴的代名词,那就是现代文坛巨匠鲁迅。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弃医从文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斗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如椽巨笔为民族的觉醒劈开层层雾霭!
从学过的课本,走进鲁迅笔下的真实生活场景,除了好奇与兴奋,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理解与感悟。
鲁镇风光书中来
鲁镇,是鲁迅先生所塑造的小镇,虽不真实存在,但里面的人物却个个血肉丰满。在这里,孩子们宛如来到了鲁迅的笔下,当时的社会风貌依稀明了。以笔代伐的鲁迅先生,似是隔着时间的河流,在告诉孩子们:“唯有民族魂是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能真正进步。”
百草园中乐无穷
秋日的阳光,透过婆娑的枝丫,让丹桂泛起点点光晕。走进百草园的孩子们,似是亲身体验了鲁迅先生的孩童时代,那一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幸福时光。鲁迅先生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今日,那人形的何首乌虽仍未见到,但“孝”之一字,却已在孩子们的心里默默扎根。
三味书屋少年梦
经味如稻粱,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换上当年的服饰,走进当年的学堂,孩子们似乎变成了那个在桌角刻下“早”字的鲁迅,在学堂认真求学,刻苦坚韧。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毛笔,对援藏班的孩子而言,或许是第一次使用,十分生疏。随行的老师们见状,纷纷上前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同样是笔,如果说鲁迅先生的笔是一把利刃,那孩子们手中握着的便是一杆刻有民族魂的旗帜!
学堂里也不乏趣味活动,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体验了印刷的乐趣,还动手拼接了水乡交通工具——乌篷船模型。
乌篷船头蓑笠翁,烟雨朦胧水乡情。一幅山水墨画似是在眼前浮现了轮廓。一天的行程,在此接近尾声,有孩子忍不住说道:“今天走了很多路,但是一点也不累,特别是在这三味书屋里,好像和鲁迅先生成了同学,收获满满!”
研学游的意义在于游中有学,学中有乐。绍兴研学游,为援藏班的孩子们展现了江南的水乡风貌,也让孩子们接受了中国优秀文化的洗礼。
相信海亮教育集团的“雪域雏鹰”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定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