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藏网 > 援藏要闻 正文

“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宣传系列报道(十九):何天亮 | 把优质教育扎根雪域高原 让格桑花开在那曲孩子心田

2022-05-28 10:16:27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何天亮

  编者按: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2019年7月进藏以来,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着力打造援藏工作升级版,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了雪域高原靓丽风景,为西藏那曲脱贫攻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贡献了浙江力量。为展示援藏干部人才在援藏期间的心路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的家国情怀、实干担当、奉献精神,5月10日起,浙江在线、“浙江援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浙那山海情,我的援藏故事”主题系列报道。

  个人简介:何天亮,男,中国党员,高级教师。派出学校温州市龙湾中学。于2018年3月到2019年7月结束浙江省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工作。经过组织选派,再次参加为其三年的浙江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工作。在藏四年半,分别担任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校文学社汉语刊物主编,青年教师研训班指导教师,兼任行政办工作。

  浙江在线5月28日讯 “高高的雪山顶上次仁拉索,一朵格桑花开次仁拉索。含情默默绽放次仁拉索,顶峰抗寒雪雨次仁拉索……”

  我喜欢《青藏高原》《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等藏族歌曲,更愿意听这首《次仁拉索》,总觉的里面有一种文化的密码,让人能够触摸到藏族百姓对美好生活和雪域高原的热爱之情。

  那曲的太阳落山迟,晚上八九点天还没有全黑。夜幕降临,在没有值班和晚辅导的晚上,我一般会看看和西藏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或电视剧,恰白·次旦平措的《西藏简明通史》《西藏秘密》等。有时也会在安静的校园里散散步,在西藏最常见的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和槐树等等,走过它们的身旁,我也会想起在浙江温州龙湾中学里散步的情景,那里遇到的多是些榕树和樟树,每到春天,纷纷扬扬飘落的樟树叶,总是会让做值日负责清扫校园包干道的同学烦恼不已。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也是教过很多遍的,现在觉得只有在北方的教室里,带着同学们一起读,才会读出该有的韵味来。这时候忽然就想到可能因为体型比较高大,有学生称自己为“杨树一样的何老师”,不觉莞尔。

  2018年3月,我跟随浙江省“组团式”教育援藏轮换教师团来到西藏的。没想到自己刚到拉萨那曲就“铩羽而归”了。

  当天就晕倒了。治疗后,走两步就气喘,脚步虚浮无力,含氧量一直上不去。去西藏军区总医院诊治,说是早期肺水肿。回温州治疗后,我很快再次进藏,休息了两天便正式开始上课。为了更好地援藏,我首先让自己加快适应藏区的生活。高原辐射强,我也学会了每天“薄施粉黛”,保湿的,防晒的,一股脑儿往脸上抹。吸取教训,第二次进藏之后,哪怕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我还是购买了吸氧机,坚持每天吸氧半个小时。

  高反特别严重的时候,其实也曾萌生过离开的念头,但是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初次援藏,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了解学情,我尝试用学生擅长的歌舞结合语文,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开展古代诗歌欣赏活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播放优秀电影,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眼见到何老师您,就觉得您很厉害。”曲达同学说印象中的我一直笑眯眯的,“您讲课很激情的时候会出现高反,但喝口水缓一下就好,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不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

  除了身体上的适应,还有心理上的调试。第一次援藏时,我最大的牵挂便是妻子和两个孩子。大的面临中考,小的还没上幼儿园。进藏以来,是妻子的坚强和鼓励让我摆脱了消极的情绪,是各级领导的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的斗志。

  “您是我的恩师。您的性格,授课的方式甚至说话的神情,像极了我初中时的汉语老师。他陪我们走完了三年的愉快时光。老师您讲的故事虽然不是很多,可是常常让我们的思考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我仿佛还没有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走出来;仿佛还沉浸中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况味里;也还留恋着李乐薇的《空中楼阁》;设想自己就是赵丽宏笔下的大雁,为了自己的信念毕生飞翔,毕生拼搏。在您的课堂上我从没有感到紧张,我还常高举双手回答问题。其他课上我没有这么勇敢过。”这是西藏那曲高级中学高一(6)班白玛同学写的作文中的片段。

  援藏伊始,我积极融入新的学校,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所教的藏族学生身上。刚开始看到学生长长的名字我有些傻眼了,开始了解名字代表的含义。家长给孩子起名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例如:梅朵就是鲜花的意思;卓玛是美丽的女神,拉姆是仙女。我每天开始对含格桑,巴桑,普布,罗布等字样的名字有意识的进行提问或者课余聊天,了解学习状况,努力记住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学生发现老师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觉得老师在关注自己,特别开心,便开始主动与我交流。教育在于用爱唤醒,细心关爱,很快赢得了藏族学生的喜爱,看到我不舒服时为我倒茶,搬来凳子。听说我也想有一个藏文名字,学生们就开始“蠢蠢欲动”:

  老师,我想给您取名“扎西尼玛”,“扎西”是“吉祥”的意思,“尼玛”是指“太阳”,这个名字大方,很配你,能够让你一生平安;

  老师,我想给您取名“乃美次仁”,“乃美”是“没有疾病”的意思,“次仁”是指“长寿”,这个名字不仅好听,也代表我对您的祝福;

  老师,我想给您取名“罗布顿珠”,“罗布”是“不易得”的意思,“顿珠”是指“心想事成”,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给我取一个名字就是一百多个藏文名字,一百多个名字就是一百多个祝福,我全都收下了。

  我们浙江这支智力援藏队伍进藏以来,深入拉萨那曲高级中学管理层,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走进教学第一线,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实现西藏自治区提出的“五个100%”教育目标;同时,对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2020年,拉萨那曲高中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校”评估,成为西藏自治区的名校。

  那曲高中主要生源为那曲地区的农牧民子女,他们的自学习惯会弱一些,也不习惯上台发言,但是这些孩子又大都多才多艺,是天生的歌手和舞者。

  叫学生上台发言时,他们会遮住脸、吐舌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当地农牧民的一种质朴的习俗,就尝试用学生擅长的歌舞结合语文,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进藏第一天起,我就没把自己当外人,为了提升当地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龙湾中学语文教研组主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阅读材料,龙湾中学还为那曲中学捐赠图书500册。龙湾中学校长蔡朝晖评价我说:“在你不苟言笑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对教育的痴心。”

  在我结束第一次支教的时候,学生索朗仁青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们知道留不住您,但是我们会走出大山来看您的。相信我们……”

  我选择了继续成为第二批三年的援藏教师。

  当时援藏教师提到想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搭建“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为受援学校引进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最好有人能留下来牵头做这个事情。我自己觉得已经适应拉萨那曲高级中学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就选择了继续援藏。新学期伊始,当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同学们惊喜地发现,我还在陪伴着他们。

  援藏期间,我认识的第一位那曲老师是语文教研组长罗玉元老师。18年3月进藏高反比较厉害,学校要我回浙江疗养,罗老师前来送行。罗老师,一毕业就在那曲工作,已经二十多年,是一名老党员、老班主任,那曲市兼职教研员,那曲市优秀教研组长,工作细致,成绩显著,对同事及援藏教师关心备至。援藏食堂星期天一般不开火,罗老师就会叫我们去他家里吃饭。援藏教师不允许开车,罗老师就常常充当我们的司机。西藏有民谣说:“两条河从不相识,汇合后形成一条河……不认识是陌生人,认识了就变成一家人。”我觉得说的就是像罗老师一样的那曲教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藏族学生是扎西拉泽,不仅仅因为她好学和懂得感恩,更在于她对自己和藏民族文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她想报考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毕业之后从事藏装方面的工作,传承和发扬光大民族文化,让人感动。我的学生的家都远在八九百里千余里之外,而且住的都很分散。学生开学来学校,放寒暑假才能回家。

  其实,就是这些认认真真的那曲老师和孜孜不倦的藏族学生,让我觉得应该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在我的脚步真正触碰到西藏的土地之后,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我对雪域高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加强了我身上的责任感,坚定了心中支教援藏的信念。对于我而言,这次西藏之行也是对自身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在那曲,教育好一个学生,把他送入理想的大学,改变的不仅是这个孩子的一生,更是改变了他整个家族的命运。”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前书记巴旦顿珠的一段话曾深深触动了援藏教师们的心。一批一批的浙江教育人,和当地教师一道,在雪域高原把最好的教育送到藏族家庭,让格桑花开在那曲孩子的心田。

编辑: 袁森

援藏伊始,我积极融入新的学校,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所教的藏族学生身上。

浙江在线政务服务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