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记者 谈佳轶) “除了设备和人员保障之外,我们节目的设置要体现绍兴和比如两地的文化特色……”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之上响起熟悉的江南口音,比如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浙江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阮建锋正在积极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活动。
9月27日,浙江援藏网记者探访比如县第二中学,恰逢“越如同聚,共庆华诞”两地四校线上国庆联欢会比如县推进会召开。自1998年浙江省第二批援藏干部中首次出现教育人的身影以来,浙江绍兴与比如的教育交流合作已持续多年。
自此,一批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接续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将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雪域高原。
种下团结的种子
文化交融静待长成参天大树
在比如县,一共有两所中学——比如县第一中学和比如县第二中学。目前,来自绍兴的援藏教师王剑、阮建锋,分别担任两所学校的副校长。今年3月,王剑、阮建锋到达比如,在简单的休整后,他们就立马投身工作。
“我们正在筹备的活动旨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以线上国庆联欢会的形式深化两地四校学生的交流与理解。”比如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浙江省第十批援藏干部茹益龙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两地交流“云班会”活动了。
第十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先后协调绍兴和比如联合开展了“情暖羌塘筑爱寒冬”、“越圆微心愿”、“六一”慰问,“月映家国庆中秋 心连西藏共婵娟”、跨越山海“粽”情千里、“四海同中秋、共谱团结曲”等多场大型主题云班会活动。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协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越如两地云端共庆,弘扬了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两地的老师和学生们反响非常热烈。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找到了好朋友,还通过书信和电话保持联系。” 茹益龙很骄傲,希望通过持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进行文化交流,从小种下团结的种子,期待未来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跳锅庄、诗歌朗诵、红歌传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时刻,9月30日下午,绍兴、比如两地近两千多名学生、教师跨越万里地域界限,共同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除了“云班会”的线上交流,绍兴和比如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往纵深发展。
今年8月,比如县教育系统24名师生承载着希望与梦想,踏上了前往绍兴市的旅程,参加“浙里石榴红·青少年共进” 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到了绍兴,我看到了和这里完全不一样的景象,非常震撼。我们去了鲁迅故居、瓷器小镇、唐诗之路博物馆等景点,还在米果果小镇亲手制作了年糕。第一次尝到年糕的滋味,心里美滋滋的。”比如县第一小学六年级的旦增梅朵同学回忆起这次经历,脸上挂满了笑容。
比如县教育局办公室干事牛金瑞作为带队老师,一路上感触颇深。“这一路,不仅有我们比如的学生,与我们同行的还有来自新疆、四川不同民族的学生。通过五天的相处,学生们在大巴上彼此交流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收获了很深的友谊,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这样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爱我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于万千青少年心田悄然萌芽,结出累累硕果。
送去AI数字教师
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在比如县,绍兴援藏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把比如一中和比如二中办好了,‘带队伍’的工作做好了,也就意味着比如县初中的教育教学水平会得到整体提升。”茹益龙告诉记者,去年12月,在浙江援藏干部人才的积极牵线下,绍兴市教育局和比如县教育局组织两地学校开展了全域结对工作,绍兴市27所学校与比如县28所学校结对成功,双方共计55所学校参与其中,涵盖了从学前到职业教育的所有学段。
去年,位于西藏那曲市的比如县第二中学初一学生迎来了一堂特别有未来感的数学课。
不仅有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金翎以高清形象出现在等人高的大屏幕中,还有AI数字教师通过台式智能教学终端与两地师生实时互动,帮助远在千里之外的金翎实时掌握比如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这是绍兴越城区、那曲比如县、爱心企业上海方略教育三方共同推出的“5G+智能教育帮扶”项目。
随着浙江援建的高质量网络设施建成,“线上共学”模式在浙那两地已成常态。
今年7月9日,援藏老师阮建锋在比如二中开设多媒体智能设备使用教学示范课,该设备为去年绍兴市对口支援比如教育引进的5G+智能终端设备。此次活动的开展,在之前提升比如教育硬件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老师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力,让更多的老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促进比如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助推比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常规的视频连线课,课堂的互动性和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即时性,与线下课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茹益龙说,现在有了AI数字教师,它能帮助真人教师完成数字资源调取、语音交互、课堂反馈数据收集、知识点补充等,让真人教师能更有的放矢地上课。
在绍兴援藏工作组的努力下,万里送教有了精准高效的新形式,既推动了跨区域、跨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还帮助学校培养了一批教学教研水平过硬的“金种子”,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