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6日讯(通讯员 黄戍成) 这是一份来自藏族儿童扎西的感谢信。
朴实的文字、稚嫩的笔画背后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
突然出现的藏族小朋友
8月19日上午,浙江省援藏医生、那曲市藏医院副院长徐涛正如往常一样在医院外科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
“叔叔,能帮我看一下吗?”一个小男孩突然推门而入,他怯生生地向面前穿着白大褂的陌生叔叔问道。
“小朋友,你哪里不舒服?”徐涛副院长来到小朋友面前,耐心地询问情况。
“我蹲下去的时候,屁股这边绷得很紧,还有点痛。”
徐涛副院长立即对小男孩进行了细致检查,发现他的腰部、臀部、大腿根部有大片疤痕组织。
“小朋友,你这个是疤痕挛缩导致的,可以做个手术,把疤痕松解一下,以后就不会这么难受了。你愿意手术吗?怕不怕?”徐涛副院长问。
“我不怕,我愿意手术。”小男孩回答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得超乎他的年龄。
“您是他妈妈吧,请给他办一下住院手续。”
“医生,我不是他的妈妈,我是那曲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扎西......这孩子的父母都不在了,现在住在我们福利院。”随行的一位阿姨回答道。
这句话,让小男孩的懂事和坚强有了答案,也瞬间触动了徐涛副院长和所有医生的心。
经过沟通得知,小扎西今年10岁,小时候皮肤被烧伤,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没有好好治疗导致现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挛缩影响正常生活动作。
小朋友别怕,
马上给你安排手术
徐涛副院长立即着手安排小扎西的入院手续,并加急安排手术。经沟通协调,小扎西的手术安排在当天下午。
时间到了下午,小扎西很乖很配合,趴在手术床上一动不动。“夏阿姨,我手臂和腿有点麻可以动一下吗?”小扎西问身边的麻醉医生阿姨。
“可以轻轻动一下,没关系的,你已经很勇敢了!”藏医院麻醉科主任、浙江省援藏医生夏飞轻声安抚着小扎西。勇敢坚强的小扎西在夏飞医生的陪伴安慰下,逐渐进入麻醉状态。
经过研究商议,小扎西的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W”形切开疤痕组织、松解周围组织后重新进行缝合,避免再产生疤痕挛缩。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小扎西的疤痕面积大、形成时间长,需要手术医生更加细致严谨的操作。
半个多小时过去,手术进行得很成功。小扎西也从手术室回到了病房。疤痕挛缩手术后为防止创口开裂、伤口感染等风险,小扎西还需要住院十天左右观察情况。
又一个难题,
别担心,有我们
这时候,又一个难题摆在了徐涛副院长和他的同事们面前。小扎西无法承担十天的住院费用。
“叔叔,我能不能现在就出院?我不想给你们再添麻烦了。”小扎西很懂事。
“小朋友,手术后必须要住院观察情况,你安心住着,费用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徐涛副院长安抚着小扎西。
但是费用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徐涛副院长召集了藏医院所有浙江援藏医生,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小扎西的情况,特别是目前面临的住院费困境。
“我作为藏医院援藏医疗团队的领队,提议扎西的住院费用,由我们这些援藏医生共同分担。当然,分担这事还是要尊重自愿原则。如果有意向分担扎西住院费用的,下班前请向我报名。”徐涛副院长是深思熟虑过的。
疤痕挛缩手术预后对环境和饮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让小扎西这时候出院,不利于他的预后恢复,但是向社会公开募捐时间又来不及。援藏,不就是要解决西藏人民群众的困难吗?
“算我一个!”参加了小扎西手术的夏飞主任第一时间响应。“扎西小朋友不容易,我们援藏人更要给他送去关爱,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善意!”
很快,另外两名援藏医生外科主任黄戍成、骨科主任陈科都主动报名了小扎西住院费用的分担。难题解决了。
治愈出院,
奔向你的光明未来
十天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小扎西拆线出院的时间。
“扎西小朋友,现在感觉怎么样?”
“叔叔,我感觉很好!蹲下去不痛了!对了,这个送给叔叔阿姨们!”
小扎西递上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感谢浙江医生,治好了我的病。”
小扎西还给援藏医生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感谢。
分别前,徐涛副院长问扎西,将来想做什么?
“想做特种兵保卫国家!”
“但你身上有疤痕,可能做不了特种兵。”
“那我就做像你们一样的医生。”
“那你要好好学习哦,要成绩很好才能考上医学院,才能帮助别人。”
后记
从被病痛束缚,到立志守护家国,浙江援藏医生用仁心仁术,不仅治愈了一个孩子的身体,更点亮了他心中的梦想。他们是来自浙江的援藏医生,在世界屋脊上,书写着浙藏连心的温暖故事。他们答应扎西,会常去福利院看他,因为这份跨越近四千公里的牵挂,才刚刚开始。